成果的特色和创新点


(一)形成了依托农业优势的边疆农业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

服务三农,明确办学定位赓续“南泥湾”精神,坚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办学宗旨,践行“把论文写在天山南北”理念,培养有新时代“一懂两爱”意识、“大国三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的卓越工程师。

需求导向,专业转型升级以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新疆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等区域重大产业发展为导向,工农融合,学科交叉。新办新兴专业,发展新业态,引领了新产业;升级传统专业,挖掘新内涵,实现了新发展,产教融合,突出实践育人。


(二)开拓了边疆农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育新途径

筑牢根本,培育本土人力资源的师资“生力军”实施从学生中遴选培育后备博士师资的“优苗”计划;多渠道、多方式激励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攻读学位、访学进修、进博士流动站。

融入产业,培养“双师型”教师以产学研、实践基地、协作企业为平台激励青年教师参与生产科研项目;实施“青年教师工程训练计划”,鼓励教师到行业部门和基层一线锻炼并积极考取执业资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书;创建了在职教师参评工程系列职称的平台与机制。

增进才干,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机制,构建青年教师“自主学习+集中培训”的长效培养模式,实施有组织提升计划。见图4

培育途径对地方工科类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三)创建并实施了边疆农业院校新工科实践育人新路径

熔铸红色基因,践行劳动育人坚持23年“支农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溢美。

通语言会交流,知民俗促团结营造“民族学生说汉语、汉族学生说维语”互动交流环境和氛围,解决毕业生到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语言交流障碍。

夯实基层工作基本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习实训、设计论文双创项目延伸到天山南北的田间地头、工程工地工厂车间;搭建专业技能赛事平台,实现实践教学与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认证相结合,获得就业“敲门砖”。

育人实践服务三农、乡村振兴、兴疆稳疆提供人才保障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