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选介

发布时间:2014-07-05 发布者:杨红 浏览次数:128


申报单位:农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马德英、于江南、郭文超、高有华、王建党

成果主要内容

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边境线最长,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随着国际贸易、旅游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传入的数量急剧地增加,入侵频率加快,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发生危害日益加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外来入侵生物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新疆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特点、发生趋势以及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和烟粉虱等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对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等为例,向社会公众介绍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希望唤起公众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关注,期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民总动员,共同抵御外来生物入侵,保卫我们美好的家园。

创新点

和国内同类课程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是涉及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新疆,外来入侵生物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课程具有受众范围广、公众关注度高的特点,在“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向社会开放后,反响良好。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新疆多民族文化

 

申报单位:思政部

主要完成人员:寇新华、努力曼·依米提、帕哈尔丁·赛福丁、郭颖、单

成果主要内容

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新疆历史、民族和文化,旨在向国人和世界破译神秘西域,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新疆。课程共分七讲,通过鲜活、丰富的素材讲授了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标识,以及风格独特的饮食文化、奔放热情的民族娱乐文化、新疆民族婚姻礼仪文化、民族交往礼仪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等。 

创新点

有新疆地方特色,选题典型,内容具有拓展性,具备现代理念和手段。

  

 

  

《植物学实验指导》(教材)

 

申报单位:草环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周桂玲、谭敦炎、迪利夏提·哈斯木、阿依吐尔汗·热依木、吾买尔夏提·塔汉

成果主要内容

《植物学实验指导》是植物学实践教学的必备教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技术、植物切片技术、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和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第二部分主要是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组织、种子与幼苗、根、茎、叶和植物的繁殖。第三部分内容为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

创新点

内容安排上注重植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紧密围绕新疆生态环境的特色及植物资源的独特性,选取较易得到的实验材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职业

––强化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

 

申报单位:水利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唐新军、李晓庆、牧振伟、马英杰、陈英杰

成果主要内容

为主动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和水利行业发展的需求,勇于担当“兴水兴疆”培养人才的重任,重点解决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对行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等突出问题,在“大工程观”工程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实施了“以强化水利专业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各环节中突出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职业”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搭建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开拓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手段、新途径,开发了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的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以及特色教学环节;实现了水利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工程一线、基层一线对大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直接对接,将新疆农业大学的水利专业打造成为“新疆水利工程师的摇篮”。

创新点

1、以“聘请工程界的兼职教师”和“丰富现有教师工程实践经历”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工程背景,开拓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手段、新途径。

2、率先实施了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生创新竞赛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强化了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以及知识系统,提升了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力和发展潜力。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申报单位:计算机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陈燕红、冯向萍、李全胜、吴艳、谢岚

成果主要内容

立足教学实践和改革,提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项目+网络空间”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践行“形象化问题情境、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同类课程的经验和资源,翻译并改编配套教材;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实践;自主研发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利用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构建集课程网站、论坛、课程QQ群及资源共享平台于一体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网络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3次获校级授课竞赛优秀奖,完成5项教研项目,发表5篇教研论文(其中1篇为中文核心期刊)

创新点

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网络空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自主研发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应用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