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耕读教育方案 新农大办发〔2021〕35号

发布时间:2021-10-10 发布者:赵红琼 浏览次数:226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耕读教育,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特制定以下耕读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实践和耕读传家为抓手,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林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我校“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将农林专业的课堂开设到广袤的田野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形成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针对新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新探索新实践。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专业优势和特色,结合各地农业农村育人资源,吸取我校二十年来“支农劳动”的宝贵经验,健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度挖掘提炼耕读教育元素,构建各具特色的耕读教育模式,将耕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组织领导

成立耕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耕读教育工作的开展,审核、检查学校耕读教育计划与工作的实施情况。

组长:蒋平安

副组长:郑英宁、綦群高

组员:康华、孟利、杨红、王金泉、何继武、崔龙、尚玲、郝鹏、各学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负责起草相关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统筹推进耕读教育各项工作,将耕读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

四、耕读教育目标

根据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不断完善耕读教育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的新探索新实践;将耕读教育与“三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其作为情怀使命、价值追求、生命与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以知行合一为重点,涵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爱国爱民情怀,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强化解决农业农村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养适用的新型农林人才。

五、耕读教育体系建设方案和工作任务

在我校“支农劳动”“社会实践”“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宿舍创建”等已有的劳动与实践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师资、实践场地、文化四个维度的劳动教育框架体系,实施耕读课程建设、耕读导师队伍建设、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读校园文化建设四项建设工程,打造形成边疆绿州农耕教育体系。

(一)耕读课程建设工程

将耕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完善一批耕读课程和教学环节。

1.进一步完善我校支农劳动2学分)课程管理,以全疆县市为活动范围,丰富支农劳动课程形式,在学生劳动锻炼同时,强化对农村农民农业认知认同教育。

2.完善我校现有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以校园绿化美化主题内容的劳动课程,进一步增加与农业农村主题相结合的内容。

3.引入和建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将《大国三农》《耕读传家》《农耕文明历史》《现代农业发展》等列入全校公共选修应选学分模块中,向全校征集开设10-20门有关耕读文化、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土民俗文化、农村生态文明等主题的公共选修课。

4.强化专业实验和实习课程中的劳动设计和参与性设计,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体验感知涉农工作特点,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设立一批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合作社、农场、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调研、考察的实践项目,吸引大学生走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

(二)耕读导师队伍建设工程

培育和造就一支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兼具、教学与实践能力兼备、专职与兼职互补的耕读导师队伍。

1.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进一步培育产学研、政企校共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积极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农林科技专家、乡村工匠、种养能手等兼任校外耕读教育师资。

3.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耕读教育专项培训,提高教师耕读育人的意识和专业化水平。

4.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力度,在职称评审、年底考核评优中提高“双师型”教师所占份额和工作量认定。

(三)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程

传承三五九旅南泥湾精神赓续农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推进参与式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品牌项目,建设一批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1.加强我校三坪现代农业实习基地南山实习林场和阿克苏红旗坡苹果试验站建设,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地参与相关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感受学习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依托各县市农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等社会资源,以及葡萄节、山花节、天马节等活动,安排学生参加生产一线工作、现场调研考察、实地学习生活,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提高涉农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时间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

4.依托新疆“新农科”联盟,联合政府和相关高校,加快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农林实践教学基地。

(四)耕读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突出思想引领,将中华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农耕文明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实践中。

1.名师讲堂”“博读经典”等活动形式,推进耕读文明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注重校园文化展示,营造浓厚的耕读文化建设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将校园适的小片土地,分配给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为开展花卉园艺生产和相关课程实习提供劳动场所,聘任退休老教师成立“校园耕读实践指导委员会”,不定期现场指导评定,传承耕读精神

4.强化榜样带动,以师生、校友中的优秀典型人物激励师生践行“勤耕重读”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

六、耕读教育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设立耕读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耕读导师队伍、耕读实践基地建设每年全校安排至少500万元,用于实践基地建设,另外每年在教研教改项目中专设50万元耕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项经费,支持全校教师开展耕读教育改革和实践活动。

(二)机制保障

按照耕读教育工作部门分工,将耕读教育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工作计划,年终按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学生耕读教育学习成绩记入学生学分和学生档案。

教务处牵头负责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将耕读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中,落实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

学工部牵头负责将耕读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将耕读文化深入耕植到“支农劳动”“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开展“劳动精神教育月”系列活动,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正确劳动观教育;将耕读文化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耕读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将耕读文化与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提升知行合一、爱国爱民的精神情怀。

宣传部牵头负责耕读校园文化建设,对全校宣传氛围、网络媒体等进行把关,增加线上线下耕读文化内容、事例、人物宣传,并以舆论为先导,形成有特色有感染力的耕读文化氛围。

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牵头负责落实协调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师生开展涉农实践工作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项目,为耕读教育提供实施场所。

各教学单位在学校的总体安排和指导下,加强耕读教育导师队伍建设、培育和聘用,完善耕读教育教学环节,落实耕读教育实习实践安排,开发创新耕读教育教学内容。

(三)安全保障

加强实习实践场所管理,认真选择实习合作单位,重点选择管理规范、生产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合作。强化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将掌握安全常识和业务规范流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全校各层面落实学生耕读教育环节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学生基层一线生产生活的安全。






新疆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20211010日印发

-9-